图片
“五服”在中国,同姓同宗之人,按血脉传承的顺序,也是有亲疏之别的。人们常说,某某和某某是没出“五服”的兄弟,通俗的说法,两人是“近门儿的”。现今人们常说的五服,指的是高祖父、曾祖父、祖父、父亲及自身的五代人。其本义是,晚辈为已逝长辈所着丧服的样式,亲者服重,疏者服轻,依次递减,共分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五种,是为“五服”。丧服制度的五个等级。根据与逝者亲疏关系,丧服分为五级,材质、形制及服丧期逐级递减:斩衰:最重丧服,粗麻无缉边,服期三年(如子女为父母)。齐衰:粗麻缉边,服期分一年、五月、三月(如孙为祖父母)。大功:熟麻布,服期九月(如为堂兄弟)。小功:细熟麻布,服期五月(如为从祖父母)。缌麻:最轻丧服,细麻布,服期三月(如为族兄弟)。一般情况下,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,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。出五服的意思是:亲属关系超过五代,不再为之服丧,叫做出服,也叫出五服。九族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中对亲属关系的定义,存在两种主流解释:一是以自身为中心的纵向直系九代亲属,此定义自唐宋后成为官方律法标准,明清律令明确九族专指父系宗族。纵向直系九代(古文说)。包含从高祖至玄孙的九代直系血亲:1.高祖父。2.曾祖父。3.祖父。4.父亲。5.自己。6.儿子。7.孙子。8.曾孙。9.玄孙。二是父族、母族、妻族构成的横向亲属体系。横向联合三族(今文说)。父族四:1.本族(父母、兄弟、未嫁姊妹)。2.出嫁姑母及其子女。3.出嫁姊妹及外甥。4.出嫁女儿及外孙。母族三:1.外祖父家族。2.外祖母娘家亲属。3.姨母及其子女。妻族二:1.岳父家族。2.岳母娘家亲属。祖宗十八代是汉语中描述家族直系世代关系的统称,以自身为中心,上溯九代先祖至鼻祖,下延九代后裔至耳孙,共十八代称谓,常用于强调家族历史源流 。其称谓体系源自周代宗法制度,父系直系亲属按亲疏分为上九代(父、祖、曾祖、高祖、天祖、烈祖、太祖、远祖、鼻祖)与下九代(子、孙、曾孙、玄孙、来孙、晜孙、仍孙、云孙、耳孙)。其中“鼻祖”得名于“怀胎鼻先受形”之说,“耳孙”则因世代久远“仅耳目闻之”得称 。该体系最早系统化记载于战国至汉代的《尔雅·释亲》,反映了古代宗法伦理的亲疏等级观念 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