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《道德经》分为道篇和德篇。
道篇是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阐述,而德篇是你知道这些规律后你如何去实现。
道为德之体,德为道之用。
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,如何去应对权力、金钱、荣誉等问题?
我们可以在《道德经》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。
老子提出的“致虚守静”,“少私寡欲”等处事的哲学,这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。
其次,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。
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,相比较而存在的。
美丑、善恶、有无、难易、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。
有此才有彼,有是才有非,有善才有恶。
01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——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这个世间的人们,因为“宠”“辱”两个字,而高兴或者难过。心情因外界的事物起伏不定,身体和心灵没有得到半刻静歇。这就意味着,外界的任何事物都能阻碍你的心。《金刚经》中有句话,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任何事物、任何挂碍,都不要在心中留痕。坏心情应该像云朵一样,随风飘走就好。02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
——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四章
如果一个人在坚持一件事,中途却突然放弃了,那么所有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。
如果做事始终如一,持之以恒,就不会失败了。
一件事,有始有终的时候,就会踏实很多,成功的几率也会变高。
03
知不知,尚矣。不知不知,病矣。
——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三十六章
知道自己有所不足,才会有用改正的心,未来才能进步。
一个人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万物,人就有了持续进步的可能。
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,即使有想进步的心,也是枉然。
只有让自己的思维拔高,才能摆脱眼光的局限,有提升的可能。
04
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
——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七十八章
老子说“反者道之动”,是指事物的发展,常常会走向它的反面。
比如越想抓住,越容易失去。
越想赢,越会输。
“弱者道之用”是说微弱力量也能干大事。
“弱”不是无能,而是一种更高的智慧。
05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——出自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三章
看清别人是聪明,看清自己才是通透。
了解他人需要洞察其性格、想法和行为模式。
而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之前看到一句话说,人的终极目标是认识自己。
认识自己意味着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,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内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