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之夏,澎湃着二次元的热浪。动漫爱好者奔赴的不仅是上海国际动漫月的重头戏Bilibili World 2025,还有小红书全新打造的“RED LAND”开放世界冒险岛主题活动。这两个现象级活动背后,正是上海本土培育的互联网企业——B站和小红书。它们用创新力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“次元壁”,将二次元文化与商业生态融合得风生水起。
不只有B站和小红书。在上海,越来越多优质内容创作者、互联网平台集聚而来,与城市发展同向而行。以杨浦区为例,去年在全市率先推出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“优享计划”和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举措,抖音、美团、得物等在线新经济链主企业新业务纷纷落地。
眼下,杨浦又有新动作。
C位载体留给黄金产业
对于优质内容创作者,杨浦区诚意满满——近日,该区在线文娱产业再添新载体“V聚场”。
顾名思义,“V”代表着全国甚至全球的在线文娱产业从业者。V聚场是一栋高三层、立体设计的大楼,位于创智天地6号楼。记者初探发现,其中打造有多个特色场景,集办公、培训、直播等功能于一体,配置专业摄影棚、配音室、特效制作中心等共享设施。
展开剩余71%二楼一处空间布设了12个胶囊睡眠舱,为未来入驻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小憩之地。屋顶,LED灯勾勒出“sleep no more”字样,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名作《麦克白》,如今,以沉浸式戏剧“不眠之夜”闻名。仅这两处设计,就让人想象出空间内热火朝天的样子。
“创新创意者聚在一起,不仅能碰撞出更多金点子,也会让产业融合、共生。”载体相关负责人说,理想状态是,“大V”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号做得更大更强,也要抽出时间赋能其他年轻人,制定课程、共享经验。他们也可以把自己的“朋友圈”、上下游带进来,让V聚场成为一个生态。
“大V”们眼里,集聚是件好事,大家可以从不同行业、不同视角切入,观察我们的城市和生活。“做内容的人在一起总归聊得来。”
“比如我们讲物理知识,输入方式可以有所不同,拍摄角度可以不一,讲述知识的语言可以各异。甚至可以和上海话博主展开合作。”B站优质科技类博主“不刷题的吴姥姥”团队负责人任咪咪这样畅想。
“热爱不被辜负,能心无旁骛地创作内容”
过去一周,“滤镜粉碎机”创始人袁文逸几乎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同杨浦区投促办工作人员,讨论企业落地的细节。“滤镜粉碎机”从B站起号,主要做旅游测评、社会观察和社会实验,全网粉丝近500万。她没想到,杨浦区相关部门对于这个仅8人的小创作团队非常重视、事无巨细。眼下,她最关心员工的落户、住房问题。团队里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聚到上海来做自己喜欢的内容,有的已坚持了六七年。热爱不被辜负,能心无旁骛地创作内容——这是她对团队的期待。
“上海的内容创作平台多,相关部门政策力度大,对自媒体达人服务态度好。”专注国际时事评论的B站大号“独夫之心”在全网的粉丝数近500万,创始人王奕勋决定将新公司注册到杨浦区。
内容审核是时政类博主常会遇到的卡点。王奕勋说:“在确保我内容符合相关规定和导向的基础上,政府部门协助我与平台沟通,让我在这个赛道上很快积累起粉丝。”
有一次,王奕勋从外地来沪参加相关沙龙,发现很多政策层面的问题、平台扶持以及创作者们的需求,在现场就得到政府部门的回应。“看得出来,政府和互联网企业的沟通密切,服务很高效。”
好故事撬动好产业
V聚场聚起的不仅是人,也以此构建良好生态,引发好故事,撬动好产业。
V聚场所在的创智天地,南接五角场,北达新江湾,坐落于复旦、同济、上海财大等多所高校之间,毗邻大学路街区、江湾体育场等核心功能区。记者了解到,不少“大V”对未来能嫁接到的高校、大厂资源心向往之,“或许能够开拓内容创作的思路、探索更成熟的商业模式”。
王奕勋的新书签售会曾在复旦大学举办。如果能入驻V聚场,之后与周边院校的互动会更多。袁文逸的团队也希望与高校展开合作,丰富内容创作的层次、维度。
“期待V聚场能与周边资源联动,比如科技类测试类博主可以同数字产业的企业合作,周边的平台企业或许也有助于帮助博主们探索商业模式,甚至走出去。”载体负责人说。
发布于:上海市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