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社交平台火得不行,加上美容行业一天天兴旺起来,大家对外表的重视也在不断增加,审美的标准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可是,在日本,毛发被看作是“禁忌话题”,无论男女,身上几乎没有多余的毛发,甚至连脱毛习惯,都直接延伸到儿童身上。
那么,日本人把这里叫作“无毛社会”,究竟是啥意思呢?这又藏着什么讲究?
脱毛的历史渊源
1623年,德川幕府颁布了第一份“大胡子禁令”,规定武士得把下巴上的胡须剃光,不能留长胡须。而到了1645年,这个禁令又升级了,连面部的胡须都不许留了。
一直到1670年,除了某些特殊职业和60岁以上的老人之外,所有男的都得剃光脸。要是看看江户时期大名们的画像就知道,只有德川庆喜的父亲德川齐昭敢留胡须,说明这个禁令是真的严啊。
而在明治维新之后,胡须竟然变成了文明开化的象征,比如说1873年明治天皇留起八字胡出现在公众面前,结果立马引得上流社会纷纷模仿。
到了军国主义那个时代,胡须又跟权力紧紧联系在一块,比如东乡平八郎留的硬须、乃木希典的美髯,早已成了军国主义审美的标志。
而到了现代日本国会,只有自卫队出身的佐藤正久还留着那标志性的胡须,大家都叫他“胡子队长”,其它的议员们基本上都是一张光滑的脸,没有胡须的。
当脱毛变成了必须做的事,健康和伦理的界线也开始变得模糊了。毕竟,医美机构都说“无害脱毛”,可实际上,过度处理耳道和私密部位的毛发,反而会削弱身体的防护机制。而且,有不少报告指出,清理耳毛还可能引发中耳炎呢。
据查,20到30岁的女生里,九成多都做过腿毛、腋毛和脚趾毛的处理。到了60岁以上,这个比例大概有四成会剃腿毛,而七成会修腋毛。
到了2023年,女生中有22.3%的曾经用过脱毛服务,男生则有7.9%也尝试过。而且,男性脱毛的比例比之前增加了不少。年轻人中,超过四成都试过这个项目,就算是在疫情期间,需要宅家,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把钱投在脱毛上面,其中光是男生就占了两成。
其实,脱毛不仅仅是成年人在做,小孩也开始涉及了。从2016年到2023年,中小学生的脱毛人数猛增了八倍左右。有六成家长表示小孩曾提出过想去脱毛的想法,其中10到12岁的孩子占了一半,正好是身体开始长毛的年龄段。
毕竟,游泳、芭蕾、体操这些兴趣班让孩子们觉得身体上的毛毛挺尴尬,怕被同学笑话,特别是手臂、腿、脚这些露在外的地方,脱毛的需求挺普遍的。有传言说,有的家长会花2.5万人民币给小孩全身脱毛,只是担心孩子自己搞伤皮肤。
商业推动力
不过得提醒一句,在全民脱毛的大环境里,资本的身影也是藏不住的。毕竟,脱毛产业巧妙地打造了“脱毛代表健康、魅力和自信”的故事,广告满天飞,渗透到地铁、电视和各种社交平台上,真是无处不在。
据东京未来大学的调研显示,20到30岁的日本女性中,超过九成的人都尝试过脱毛服务。而60岁以上的老人里,也有大约四成会坚持做定期脱毛。
令人觉得挺惊讶的是,日本的年轻男性也很喜欢这个,TBC在2017年就为大约22万人次做了胡须永久脱毛的服务。
虽然日本和族的体毛相比欧美人不算浓密,但他们竟然发展出了全世界最严格的脱毛习惯,要知道,除了商业推广之外,“霸凌文化”的影响也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在平常的生活里,日本人早就把“脱毛”和“融入集体”紧紧联系在一起,要是不愿意脱毛的孩子,可能就会被孤立,还有一些上班族因为手臂上的汗毛太浓,被失去了工作机会, these 事儿,可不是说说而已。
而且随着这些年美容界也开始重视脱毛这块生意,推出了不少新项目,比如TBC从2011年起就开始做7到15岁孩子的脱毛,客户数逐年攀升,越来越多。
有些祖父母会把脱毛卡当成礼物送给孩子,商家为了争夺客户,把价格压得特别低,有的只要490日元就能脱两个部位,有的330日元就能搞定五个部位,甚至还有商家推出了适合3岁以上小孩的脱毛项目,引起了不少议论。
随着时代的推移,很多国家都逐渐接受了脱毛这个习惯,比如在欧美地区,光滑的皮肤变得挺流行,不过大多是女性在追求,男性这里脱毛的情况没有日本那么普遍。
受到日本影响,韩国的年轻人脱毛挺普遍,可是小孩子参与的少得多。中国的城市里也有不少脱毛服务,但不像日本那样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,也没有小孩脱毛的风气。
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